“这一药物的疗效仍需要在下一步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中验证。”
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一篇由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撰写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用于治疗部分肝病疾病的药物熊去氧胆酸具有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由于熊去氧胆酸是一款成本低廉的专利过期药物,这一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一些人将其形容为“新冠终结者”。不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剑桥大学惠康-MRC干细胞研究所的科学家福提奥斯·塞帕齐奥提斯(FotiosSampaziotis)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强调,这一药物的疗效仍需要在下一步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中验证。
上述发表在《自然》杂志的论文表示,通过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以及对人类捐赠器官和人类患者的研究显示,一种已经专利过期的肝病药物熊去氧胆酸能够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并可能有能力预防新冠病毒未来出现的突变体感染。
据论文介绍,先前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其表面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上的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受体结合实现感染,刺突蛋白是新冠病毒识别宿主细胞的蛋白,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攻击目标,ACE2是新冠病毒的主要进入受体。研究人员同时发现,阻断一种叫做FXR(法尼醇X受体)的胆汁酸敏感蛋白可以减少ACE2在细胞表面的数量。FXR广泛存在于肝脏细胞表面,在身体其他部位也有分布。
基于上述思路,研究人员尝试使用熊去氧胆酸以及ZGG(一种FXR拮抗剂)来抑制FXR以调节ACE2的表达。在针对186名感染新冠的肝病患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服用过熊去氧胆酸的肝病患者,新冠重症的风险更低。论文称,“我们确定了FXR在控制ACE2表达方面的新功能,并提供证据表明调节该通道可能有利于减少新冠病毒感染”。
塞帕齐奥提斯认为,作为一种预防新冠的方案,使用熊去氧胆酸的成本较低且比较有效,可以保护那些新冠疫苗接种无效或接种不到疫苗的人群。塞帕齐奥提斯说,疫苗通过增强免疫系统来识别并清除病毒,从而发挥保护作用。但疫苗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比如一些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疫苗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接种。此外,病毒也在不断变异,导致疫苗的保护效果降低。而这项研究发现了一种“关闭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大门”的方法,能够从一开始就阻止病毒入侵,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这一论文在发布后很快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是由于该论文给出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与乐观预期,另一方面也是源于熊去氧胆酸是一款口服药,且专利已过期,可以快速、大量且低成本生产。此外,熊去氧胆酸已在临床上使用多年,有着较好的安全性。
塞帕齐奥提斯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通过熊去氧胆酸诱导时,ACE2的下降不会引起任何显著的副作用。这是因为该药物已在临床使用超过30年,副作用极小,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轻度腹泻。但塞帕齐奥提斯也强调,熊去氧胆酸的疗效仍需要在下一步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中验证。
从防治新冠病毒的思路上看,熊去氧胆酸与现有的单克隆抗体治疗药物有相似之处。2021年年底,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冠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获批上市,这一药物的原理就是阻断刺突蛋白跟其受体ACE2的结合或阻断刺突蛋白的构象变化来抑制新冠病毒入侵。
塞帕齐奥提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两种方式有着相同的最终结果,均是通过阻断病毒刺突蛋白和ACE2的相互作用来预防病毒感染。不过,单克隆抗体作用于病毒的刺突蛋白,而熊去氧胆酸降低了ACE2的表达。
塞帕齐奥提斯认为,单克隆抗体可能比熊去氧胆酸起效更快、更有效,但它们也更贵且需要静脉注射,较难推广到普通人群或出院患者。
对于上述研究成果,免疫健康领域学者庄时利和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和单抗药物不同,单抗药物作用于病毒,而熊去氧胆酸作用于宿主细胞,这大大减少了耐药的可能性,也不太会受到变异体影响。
庄时利和说,这项研究表明将来有可能通过一种廉价的药物去控制新冠感染,但在过去两年当中,全球曾经有众多药物表现过这种可能,但大部分在严格设计的三期临床试验当中失败了。因此,称熊去氧胆酸为“终结新冠的药物”有些夸大其词了,这仍然需要很多研究。他同时提醒称,普通民众为预防新冠感染自行服用熊去氧胆酸是不可取的。
“这一药物的疗效仍需要在下一步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中验证。”
“这一药物的疗效仍需要在下一步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中验证。”
“这一药物的疗效仍需要在下一步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中验证。”
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一篇由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撰写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用于治疗部分肝病疾病的药物熊去氧胆酸具有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由于熊去氧胆酸是一款成本低廉的专利过期药物,这一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一些人将其形容为“新冠终结者”。不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剑桥大学惠康-MRC干细胞研究所的科学家福提奥斯·塞帕齐奥提斯(FotiosSampaziotis)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强调,这一药物的疗效仍需要在下一步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中验证。
上述发表在《自然》杂志的论文表示,通过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以及对人类捐赠器官和人类患者的研究显示,一种已经专利过期的肝病药物熊去氧胆酸能够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并可能有能力预防新冠病毒未来出现的突变体感染。
据论文介绍,先前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其表面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上的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受体结合实现感染,刺突蛋白是新冠病毒识别宿主细胞的蛋白,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攻击目标,ACE2是新冠病毒的主要进入受体。研究人员同时发现,阻断一种叫做FXR(法尼醇X受体)的胆汁酸敏感蛋白可以减少ACE2在细胞表面的数量。FXR广泛存在于肝脏细胞表面,在身体其他部位也有分布。
基于上述思路,研究人员尝试使用熊去氧胆酸以及ZGG(一种FXR拮抗剂)来抑制FXR以调节ACE2的表达。在针对186名感染新冠的肝病患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服用过熊去氧胆酸的肝病患者,新冠重症的风险更低。论文称,“我们确定了FXR在控制ACE2表达方面的新功能,并提供证据表明调节该通道可能有利于减少新冠病毒感染”。
塞帕齐奥提斯认为,作为一种预防新冠的方案,使用熊去氧胆酸的成本较低且比较有效,可以保护那些新冠疫苗接种无效或接种不到疫苗的人群。塞帕齐奥提斯说,疫苗通过增强免疫系统来识别并清除病毒,从而发挥保护作用。但疫苗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比如一些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疫苗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接种。此外,病毒也在不断变异,导致疫苗的保护效果降低。而这项研究发现了一种“关闭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大门”的方法,能够从一开始就阻止病毒入侵,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这一论文在发布后很快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是由于该论文给出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与乐观预期,另一方面也是源于熊去氧胆酸是一款口服药,且专利已过期,可以快速、大量且低成本生产。此外,熊去氧胆酸已在临床上使用多年,有着较好的安全性。
塞帕齐奥提斯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通过熊去氧胆酸诱导时,ACE2的下降不会引起任何显著的副作用。这是因为该药物已在临床使用超过30年,副作用极小,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轻度腹泻。但塞帕齐奥提斯也强调,熊去氧胆酸的疗效仍需要在下一步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中验证。
从防治新冠病毒的思路上看,熊去氧胆酸与现有的单克隆抗体治疗药物有相似之处。2021年年底,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冠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获批上市,这一药物的原理就是阻断刺突蛋白跟其受体ACE2的结合或阻断刺突蛋白的构象变化来抑制新冠病毒入侵。
塞帕齐奥提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两种方式有着相同的最终结果,均是通过阻断病毒刺突蛋白和ACE2的相互作用来预防病毒感染。不过,单克隆抗体作用于病毒的刺突蛋白,而熊去氧胆酸降低了ACE2的表达。
塞帕齐奥提斯认为,单克隆抗体可能比熊去氧胆酸起效更快、更有效,但它们也更贵且需要静脉注射,较难推广到普通人群或出院患者。
对于上述研究成果,免疫健康领域学者庄时利和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和单抗药物不同,单抗药物作用于病毒,而熊去氧胆酸作用于宿主细胞,这大大减少了耐药的可能性,也不太会受到变异体影响。
庄时利和说,这项研究表明将来有可能通过一种廉价的药物去控制新冠感染,但在过去两年当中,全球曾经有众多药物表现过这种可能,但大部分在严格设计的三期临床试验当中失败了。因此,称熊去氧胆酸为“终结新冠的药物”有些夸大其词了,这仍然需要很多研究。他同时提醒称,普通民众为预防新冠感染自行服用熊去氧胆酸是不可取的。